第九十五章 教学(五)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九十五章 教学(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五章 教学(五)

  一幢单独的宿舍楼里只住了十来个人,刘开放和他的女兵护卫队员,每个人都分到了一个单间,最大的自然留给了他。

  带了几天飞行,他便将这个任务甩给了唐铎等人,等到所有的飞行员都掌握了要领,再去教会更多的飞行员,一圈轮下来时间也过去了半个月,这套以地面雷达站为骨干的导航系统得到了所有飞行员们的好评,为此将会有更多的飞机装上相应的接收和显示装置,这却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苏霍伊和他的设计师团队忙得不可开交,一点都不比重新设计一款新机轻松。

  纳霍德卡基地内最大的一个机场,跑道足有三千米长,为的是起降一种巨无霸型的大家伙,在1939年的头三个月,这种型号为“TB-3”四发重型轰炸机还是很唬人的,光是长达40米翼展就超过了已知的任何一种机型,做为苏军主力远程机种,足足装备了五百多架,组成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轰炸力量,可是当刘开放拿到他的数据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大的一个家伙,四个发动机加起来总马力足有3200之多,最大飞行时速才200出头,巡航速度只有区区180左右,这哪是飞机啊。

  “TB-3的后继型TB-7已经设计定型了,不过选定的发动机不够稳定,样机一改再改,到现在也没有量产。”

  前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副总设计师托马舍维奇站在他旁边,语气中有些无奈,苏方的飞机设计受动力影响极大,无论是仿自法国木星的克利莫夫系列还是仿自美国莱特飓风的什维佐夫系列,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这种情况也在I-16身上发生过,做为这款飞机的设计者之一,没有人比托马舍维奇更心知肚明。

  刘开放虽然不是设计师,但是也明白这不是换发能解决的,整个设计上就有问题,TB-3的整个外形呈长方体,像是一具棺材被一双巨大的翅膀托着,浑身上下散发着粗犷的工业之美,可它是飞机,不是机车,听托马舍维奇的介绍,后续设计的TB-7就是光滑的圆柱形流线机体,在推力没有大的增加情况下,速度轻易地突破了400。

  “主要就是发动机的问题?”

  他的俄语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太专业的需要盛玉华帮着翻译一下,大致交流没有问题。

  “嗯,其实早在34年,后续机ANT-42就完成了图上作业,两年后样机首飞,使用的是1120马力的米库林AM-34FRN发动机,四具发动机,三具空中停机,差点就坠毁了,再加上机体超重等一些问题,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到了38年才完成首飞,定型后的产品因为发动机问题事故不断,连设计师佩特利亚科夫都被关进了监狱,我被押解到远东前还见过他一面,人老了十岁,看上去像个老头子一样,唉。”

  托马舍维奇叹了一口气,目前呆在监狱里的设计师几乎囊括了苏联最有才华的一代人,老中青都有,进来的原因大都是研制进度或是设计上出了问题,他自己就是在研制I-16的后续机型(代号I-185)的时候,试飞的样机坠毁,摔死了功勋试飞员契卡洛夫才被捕的,如果不是被送到远东,这会子只怕已经执行枪决了。

  “新型轰炸机的设计指标,超过了美国刚刚列装的B-17,他们使用的莱特飓风SGR-1820也只有900匹马力,可惜我们没有这么成熟的产品可用,不然还能用在I-16上面。”

  其实I-16同样受困于发动机的不稳定,前前后后达到了三十个型号,光是发动机就换了八种之多,目前在远东空军序列里的从最早型到最新型都有,最新型的I-16type10使用的M-25V星型空冷发动机,便是仿制美国人的莱特飓风1820早期型,如今人家最新的型号已经突破了一千马力,差距何其之大,三十年代的苏联航空业正走在一条仿制加自主创新的路上,还远远没有到腾飞的一刻。

  “有没有办法买到美国人的发动机?”

  托马舍维奇一愣:“你是说进口?”

  刘开放点点头:“既然自己人生产的满足不了,就从外头买去,怎么他们不卖吗?”

  “这......”托马舍维奇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们的发动机都是统购统销的,有什么用什么,再说了,远东地区好像没有进出口权吧。”

  刘开放很明智地没有去问什么是统购统销,不过听到最后一句他已经明白了,不是人家不卖而是地方没有权限,那是他来这里这前的事了,刘开放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天色再次暗下来,刘开放走进地面控制中心的新大楼,整个一层大礼堂都划做了操作室,足足两百个控制台前坐满了导航员,每个人的身后还站着两名学员,从二层的玻璃平台看下去,满满当当地全是人影。

  沈云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一眼就看到挟在胳膊下的那本厚书,竟然是俄文版的《资本论》,不禁诧异了一下。

  “今天是什么课目?”

  “八机混和编队转场。”

  刘开发“嗯”了一声又问道:“是两架DB-3加六架I-16?”

  沈云看了一眼手中的计划表,应声答道:“不,是两架DB-3、两架SB-2、两架I-153和两架I-16,领队的长机是唐铎上尉,僚机是格列戈利.潘捷耶维奇.克拉夫琴科上尉。”

  “地面谁负责?”

  “十号担负首席导航员,三名华方学员和四名苏方学员辅助,剩下的人观摩,两小时后换一批,全部学员预计将在十五天之内完成课目。”

  刘开放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一天要完成四十个人的课目,也就是分为五批,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要知道这是夜间飞行,全苏联几千名飞行员,能做到合格夜飞的不会超过两百人,大部分还是那些试飞员,在雷达技术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三十年代,这就是克敌制胜最大的法宝,哪怕是性能低下的双翼机和速度慢如蜗牛的TB-3,他也有信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