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教学(四)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九十四章 教学(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四章 教学(四)

  “乌拉!”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阵欢呼声,只见机场瞬间绽放出大片光亮,让一直处在黑暗当中的两人眼睛都睁不开,跑道上的灯光一盏接一盏地亮起来,从塔台的方向跑过来一大群人,为首的白人男子正是他在训练学校时的教官帕维尔.彼德罗维奇.日加列夫师级指挥员,后面还有许多他的同学和教员,远处停着几辆消防车其中竟然还有一辆刷着醒目的红十字。

  “呼”刘开放摘下头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解开绑在身上的安全带,拉着座舱盖站起来回头一看,唐铎还在嘿嘿傻乐,于是拿头盔打了他一下。

  “飞机交给地勤做一个小时的检测,一个小时后返回刀毕河谷,你来领队。”

  唐铎一时没反应过来:“啊?”

  刘开放已经挎上了梯子,一边下爬一边说道:“带上一个这边的学员,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你飞一半交给他,我会在控制中心帮助你们,放心吧,你行的。”

  说罢,他背转身竖起一根大姆指分开人群走出去,将热闹留在了身后。

  单机夜航加盲降只是基础,目地是为了检测地面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是为了培训导航员,没有什么工作比导航员更适合女性了,由于整个系统都是汉文,除了抗联队伍中的女兵,远东地区还选拔了一批通晓中文的苏军女军人参与其中,好些人都有在华夏东北地区生活的经历。

  为了培训地面导航员,控制中心不得不进行了扩充,位置也由山顶的雷达站移到了纳霍德卡空军基地内,为此远东方面将一片完整的营区移交给她们,从五层的楼房到外围的哨卡,全都换成了蓝帽子的内务部军人。

  一个地面控制中心最多能同时引导两百架次的飞行,因此她们的首批培训对象就是六百人,未来将会分成三班以便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24岁的玛丽亚.格列戈利耶芙娜.奥尼库尔是这六百的幸运儿之一,她出生在哈尔滨,三十年代随父母移居哈巴罗夫斯克,当时已经18岁的玛丽亚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一直在远东军区后勤机关工作,不久之前的大整肃中被逮捕,罪名是“日本间谍”,同时被捕的还有她在内务人民委员会部下属机关当翻译的哥哥阿勃拉姆,就在即将走上刑场的前几天突然被送到了这里,重新穿上35年式的女式军服,成为培训者中的一员,惊魂未定的她还能想起当时将她救下的那个女子,是个华夏人。

  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感到陌生,唯一令人心安的是那些教员,无一例外全是华夏人,玛丽亚向天发誓,她从来没有这么感激过华夏人,哪怕在哈尔滨长到十八岁,不过很快,这种忐忑就随着高强度的学习不翼而飞了,一本厚达上千页的课本融合了飞行手册、控制命令、设备操作指南、故障检测和维护等等内容,全是她闻所未闻的,那些专业的中文名词,让丢失了十年之久的她也困难重重,不得不虚心向同屋的华夏同学请教。

  “李同学,什么叫超低空通场?”

  被问到的是年仅18岁的抗联女战士李清,她是林口人,在公立的小学中上过几年,日本人来了之后学校改教日语,她便缀学回到家中,鬼子闹归村并屯,她家遭了难,只活出父女两个人,走投无路上山投了抗联,父亲在战斗中牺牲,她就接过枪成为一名女战士,别看年纪不大,却已经有三年的战斗经历,这次过江,她做为队伍中的知识份子被安排到了这里,原以为是开飞机,谁知道几天的课上下来,才知道是帮助别人开飞机,心里头顿时有些不顺,可妇女团的领导都说了,这里同样是战场,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前线低,这才逼着自己转过弯来。

  培训的课程十分紧张,先是现场观摩教员们的操作,然后就是一对一指导,没有轮到的时候还有理论课学习,休息的时候还要学俄语,同时向同屋的学员传授汉文,这一来二去的两人也就熟了,虽然对方大她十岁,处得却和姐妹一般。

  “玛丽亚,超低空通场就是飞行高度在50米以下的通场行为,通常会和降落混淆,判断的依据有两点,一是飞行速度,二是起落架是否放下,当然了对于那些固定式的第二条就无效了,比如I-153这种双翼机。”

  两人的对答很有趣,玛丽亚问她时用的是汉语,李清回答时用的是俄语,有什么表达不对的地方,双方会向对方指出,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快速提高外语水平,也是培训班推行的教学手段之一,当然了,操作的时候必须全程用汉语,则是手册上的明文规定。

  学习了一会儿,玛丽亚躺在军绿色的单人床上,用双手枕着后脑,一双湛蓝色的眼睛看着雪白的天花板,嘴里悠悠地说道。

  “李,你知道吗,这里就像天堂。”

  李清放下厚重的课本,扭扭脖子看了她一眼:“对我们来说,过了江就是天堂,因为这里没有日本鬼子。”

  玛丽亚有些语塞,她当然知道东北发生了什么,激烈的战争、燃烧的家园、强大的敌人、绝望的抗争,可是与这些相比,远东平静的表面下,却有着更加残酷的一面,这里并不是天堂。

  “那你还会回去吗?”

  “当然,我们会打回去,赶跑日本鬼子,把乡亲们从日寇的铁蹄下救出来。”

  李清的眼睛发光,一只小手握成拳,来到这里让她看到了希望,也让她有了更多的动力投入学习,每一个抗联的女战士都是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些闻所未闻的知识,恨不能不吃不睡,与那些山上的日子相比,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在她们的带动下,玛丽亚这样的苏联女军人也投入了更多的热情,无论怎么样,这个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她们的档案上可是还有犯罪记录呢,屠刀说不定哪天就落下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