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封山悬赏,行商之风_无限世界里的邪神
笔趣阁 > 无限世界里的邪神 > 第43章:封山悬赏,行商之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封山悬赏,行商之风

  一场大战以大魏军队的退败而告终。

  但罗申麾下的眷族们却已经被打残了大半,原本热火朝天的建设不断一朝停止,整个已经初具雏形的山中基地更是沦为了大片无人居住的残垣断壁。

  而且。

  大魏朝廷也并非是无能之辈,在大军撤出山区后,指挥此战的将军立刻便上报朝廷,在奏章中详细讲述了他们所见闻到的白发妖童“蛊惑人心”和“将平民化作妖魔”的特殊能力。

  这一下。

  就算是官僚气息浓厚的朝廷,面对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便掀起民乱的妖魔也重视了起来。顿时勒令附近各州府县城,全部开始了严防死守。

  不但将这片偌大的山脉完全封山,更是迅速调集人力物力,修筑寨堡,封锁了所有主要出路。

  想必是决心将这头化作白发童子的妖魔困死在这山中。

  坐拥八千里山河的庞大国家的统治者们在发现具有推翻他们统治的可能性之后所发出的反击当然绝不仅仅如此。

  很快。

  大山附近的临郭县、南阳县、郭北县、郭东县、和府城东郭城里大量的江湖人士和和尚道士打扮的人开始聚集而来。

  不知内情的人询问一番之后这才知道:原来朝廷尽然是以赏赐万两白银、赦封真人或法师的身份,以及开宗立庙的好处向天下悬赏,要取那白发妖童的性命!

  万两白银合算多少?

  要知道,在大魏寻常人劳作一天也不过是一百文钱左右的收入。而劣米价格约在六七十文钱一升左右。

  不过是够三口之家勉强吃上两顿的样子。

  这还要说是胃口不大的人。

  一般情况下,寻常家庭都会有限让壮劳力吃饱,不能赚钱的女子和儿童实际上是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下的。

  在大魏,一两白银合千钱,便是等于一个苦力接近十天的收入。

  几百两银子便能在城内盘下寻常的铺面,或是买下一户不错的宅院,所以这万两白银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就不必多说了。

  但如果只是金钱,想要吸引那些普通人和道士倒还可以。

  可那些真正的道门、佛门高手又有几个是在乎世俗财物的?

  这时。

  能够真正吸引他们的便是朝廷赦封的真人或法师的身份,以及最重要的开宗立庙的好处了!

  说到此处,便不得不提一下如今天下各国对于修行者的划分了。

  天下列国。

  对于拥有超越凡人力量的修行者,皆是三分敬畏、七分排斥的态度。

  前朝往事中也绝对不乏修行者以法乱纪,以术惑君的事例。

  因此。

  为了制衡这些修行人士,处了每个朝代都发生过的大规模屠佛禁道和焚道经、坑术士的事件外。

  在双方矛盾稍微缓和的时期中,各国朝廷均是将那些愿意依附于朝廷、为朝廷做事的道士、寺庙赦封为正统修士。

  这些人只要原以为朝廷做事,斩处逆反的妖邪,朝廷便会给予他们一些权力。

  例如,在大魏朝,全国上下的寺庙道观便不必缴纳赋税,另外,有官方文书的和尚道士在游历天下时还可以凭借度牒挂单入住各地的寺庙和道观。

  而所谓“真人”和“法师”的身份便是在大魏官方体系中,对于最高级别道士和和尚的品阶。

  表面上这只是个称号。

  但实际上,一旦获得了真人或法师的称号,便有权利开宗立庙,见官不跪,立刻便会鸡犬升天,从此“财”、“地”俱全。

  随便选一处地方建立庙宇,便立刻有附近大批被赋税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平民卖身献地,成为寺庙或道观的农奴。

  可以说,这正是天下修士所最为重视的事情。

  如今。

  大魏朝廷开出这般丰厚的条件,那些正规的道观佛寺自然是派人前来响应,而那些没有身份的野修术士也纷纷赶来,想要凭借此事一步登天。

  ……

  莽莽大山,青葱郁郁。

  因为除了樵夫和猎户会进山谋生外少有人迹的关系,进山的道路仅仅是几条崎岖小径罢了。

  再往深处,却是往往得穿林翻山,逆涧越瀑。

  终于。

  当一行人翻过最后一处山岗的瞬间,眼前出现了一片群山环抱的开阔谷地,而其中,沐浴在阳光下的,正是那传说中的白发妖童所建立的魔城!

  然而……

  当众多修士小心翼翼的几番试探,潜入城中后才愕然发现,这座破败的“城市”已然是人去屋空,了无人迹的模样。

  别说那魏军带回来的“妖魔漫山”的消息,就是连半个妖魔都未见到。

  而就在天下修士都扑了个空的同时。

  一户据称是在南方老家得罪了人,避难迁移至郭北县的人家却是悄然买下了郭北县城外的一座大宅院。

  没几天。

  这户人家又将附近百十户人家的田地和周围山林荒地全部买下,广招长工佃农,俨然已经成了郭北县里又一良田百亩以上的大户人家了。

  坊间传闻。

  这户人家其实是南方某位官老爷的家眷,只是为了避讳,这才来到此处花钱置办家产。

  也有人说,这户人家其实是南方某地的水贼,劫了官府漕运的银子,引来了追捕,这才跑到此处隐姓埋名……

  说法众说纷纭。

  然而一切真实却不得应证。

  郭北县的县令听闻此事,也将信将疑的派人去查,不过这些捕快去了一两日后,回禀的都是查无此事。

  南方既没有漕银被劫,也未打探出这户人家背后是否有哪位高官。

  只是郭北县的县令并未注意到的是——他所派遣的这些捕快,在出去一趟后,互相间的关系似乎变化的有些微妙了。

  原本的勾心斗角,争功夺劳不见了。

  只剩下一团和气和颇为高效的办事能力。

  他更无从得知的是。

  从此以后,郭北县中便兴起了出外行商的风气,少则一人,多则便是百人以上的商队,拿了县衙里办理下来的手续便一队一队的向着大魏各地而去。

  米商、茶商、布商……

  百业俱全。

  这些人大多却是初次接触那些行当,自然是赔钱的居多,赚钱的极少。

  然而不知为何,这些大大小小的商队却无人退缩。

  依旧带着银两奔赴全国各地。

  当真怪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