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高启到来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笔趣阁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 第五十一章 高启到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一章 高启到来

  虽说县学亦是归在许安的治下,但实际上他对县学的约束力很低,并没有多大的管辖权力。县学、府学、国子监,乃是归于礼部直接统属的。

  若是县学教谕,坚持己见,许安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选择退让。

  “伍教谕言重了,本县只是玩笑而已。”许安轻笑道。

  伍灏也是额头冒出冷汗。虽说县令并不算他的顶头上司,但他也不愿意跟县令将关系闹僵。

  许安回到县衙,便将姚之问叫了过来。

  “县尊,不知唤卑职前来,所为何事?”

  “本县打算办一间义学,你可有什么意见?”许安问道。

  “义学?”姚之问闻言一惊,“县里已有县学,县尊为何要再办一间义学呢?”

  “本县有些设想,须得义学方才可以实现。”

  “县尊大人,若是想要办县学,卑职倒是知道有一处地方,倒是非常合适。”姚之问说道。

  “何处?”

  “本县有个乡绅,向来乐善好施,体恤孤寡。他在李家村办了一个私学,距离县城大概五里路程。他不知何故,如今竟在兜售这处房产和田地,共计约有三百余亩。”

  许安闻言登时大喜若望。

  这可真是瞌睡送枕头。

  姚之问带着许安来到李家村,李伝的府邸。

  “县尊屈驾光临,真是令小人蓬荜生辉。”李云恭敬的说道。

  李伝虽是耕读传家,却不曾参加过科举。而他的祖训,也是严命不得入朝当官。

  “本县无端前来打扰,还请恕罪。”许安轻声说道,“我乃是为了李老爷村西的房屋而来。”

  “县尊,想要购买此处的房屋?”李伝颇感惊讶,“此处虽然并无良田,但价格亦不便宜。合计也得一千两银子。”

  自从大明立朝,对于官员俸禄十分严苛。即便是官居一品,年俸也不过是四百五十两银子。而许安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年俸也只有四十两白银而已。

  哪怕是许安做了二十年的县令,也不够银两购买这处田产。

  而如今许安看起来,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

  李伝甚至怀疑许安是在诓骗、消遣自己。

  “银子乃是小事。李老爷若是肯割爱,本县便可当场付清银两。”许安说道。

  李伝闻言,再度一惊。他心中怀疑更甚:“莫非他乃是世家子弟?”

  像许安这般挥金如土的行为,他也只在书卷中见过。

  “敢问县尊,购买此处房屋,欲要做什么?”

  “本县打算办一个义学,我听说李老爷此处房屋原本也是个私学,故此前来求购。”许安说道。

  “县尊,打算要办一个义学?”

  “正是。”

  “此乃是造福乡里的好事。”李伝叹息一声道,“我如今年事已高,打算将这里的田产地产全都卖了,投奔女儿女婿。原本还担心私学关门后,学子无处求学,断送学业,没想到县尊竟有如此博仁之心,创办义学,在下深感叹服。”

  “为感念仁德,此处的田产地产,便作价五百两罢了。也算是我一点心意。”

  “李老爷素有贤名,岂能让你吃亏。便以原价出售即可。”许安取出一百两银子,递给李伝,轻声说道,“这是一百两银子的定金,本县明日便来与你交接。”

  许安与李伝作别,回到县衙。义学的住址有了,但是教师也不能马虎。整个河内县,读过书的人极少,全县三万余户,识字的人家,不足两百余户。

  县内的教师,也都在县学之中教书。

  等到义学开张,却没有教师,便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许安并没有打算在河内县寻觅教师,而且他的心中也已经有了成算。

  在这个时代,有四个出名的文人,乃是基、张羽、徐贲和高启,被称为吴中四杰。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后来都被朱元璋给处死了。

  不过他们居住在吴中,距离河内县颇远。而且他们此时的名声侍奉鼎盛,也未必肯到河内县来教书。

  这反倒是一个难题。

  只能一个个攻破。

  许安与高启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自己科举考试的文章,还是抄的高启的文章。

  他在临出京的时候,便给高启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前来河内县做客。

  不知高启是否收到了书信,也不知他何时前来。

  就在他为此感到焦虑的时候,苏了了将房门推开,轻声说道:“老爷,外面有人想要见您。”

  “何人要见我?”

  “他自称槎轩,说是算您的老师。”

  许安闻言,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你说他叫什么?”

  “槎轩。”

  话音未落,便见许安飞跑了出去。

  “老爷,您的鞋子掉了。”

  许安来到县衙门口,果然见到一个熟人。身穿青色长衫,面容俊朗,眉横如山,挺直如松柏,年纪不过三旬。

  赫然便是高启。

  “老师,学生可是想死你了。”许安上前便是抱住了高启。

  高启一脸嫌弃的将许安推开。

  “你如今身为县令,怎的还是如此没有规矩?”他话虽如此说,但是看向许安的眼神中,却尽是欣赏之色,“我倒是没想到,你竟然如此轻易,便能够考中进士,也不枉我为你讲解三个月的时文。”

  许安闻言,心中却是一阵尴尬。幸亏贡试和殿试的试卷,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否则若是被高启知道,自己的贡试文章,乃是他所作,怕是会提剑砍死自己。

  “老师,您此番来到河内县,打算住上几日?”许安谄笑着问道。

  “我此番前来,不过是来看看你,过个三五日便返回吴中。一个月后,太湖之畔有个诗会,礼聘我为评判官,岂能爽约。”高启轻声说道,“素闻王屋山号为天下砥柱,风景秀丽,又是道境极地,正好游览一番,增广眼界。”

  “老师,学生正欲打算办一间义学,正好烦劳老师参谋参谋。”

  高启闻言一怔:“河内县中没有县学?”

  “有。”

  “既有县学,你为何要再办义学?”高启不解的问道。

  “因为县学教谕,不肯开办算学课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