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胡惟庸的阴谋(求追读)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笔趣阁 >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 第一百零八章 胡惟庸的阴谋(求追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八章 胡惟庸的阴谋(求追读)

  朱标从华盖殿出来,就直接去了坤宁宫。

  “母后,您唤儿臣过来所为何事?”

  马皇后问道:“陛下可是让你运送火药去河内?”

  “正是。许安弄出来的神火飞鸦威力非常强大,父皇打算让他造两千架神火飞鸦运往北平,魏国公有了它们后,势必如虎添翼。”朱标高兴的说道。

  蒙古人虽然已经撤回北方,但是辽东仍在蒙古人的手里,蒙古人的有生力量尚存,对于大明而言,仍旧是最大的威胁。

  历史上蒙古人与大明之间就曾纠缠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直到满清的崛起。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你既然要去河内,正好帮我护送一个人前去。”

  “送什么人?”朱标不解的问道。

  “出来吧。”随着马皇后一声呼喊,从一侧的帘子里走出来一个姑娘,年方二八,生的端庄秀丽,似出水芙蓉。

  “这位姑娘是?”朱标感觉有些眼熟,却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了。

  “她是刘伯温的孙女,刘婉芝。”马皇后说道。

  朱标恍然大悟,难怪他觉得有些眼熟。

  “民女拜见太子殿下。”刘婉芝向朱标施礼。

  “免礼。”

  朱标随即向马皇后问道:“母后是想要儿臣送刘姑娘去河内?”

  马皇后点了点头:“没错。你既前往河内县,正好可以送她一程。”

  说着她从取过一封信交给了朱标,继续说道:“你将这封信交给许安,他看完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朱标向马皇后施礼:“儿臣明白,等儿臣准备妥当之后,便请刘姑娘一起上路。”

  他离开了坤宁宫,便将吴淮、孙礼、沐荣喊了过来。

  朱标在关中的时候,已经感觉到常茂似乎与许安有些不对付,因此这次他不打算让常茂前往河内县。而沐荣不但与许安的关系不错,还是沐英的弟弟,至少不会在河内县发生冲突。

  “父皇让孤送火药前去河内县,路上不可有任何的闪失,这些火药关系着北伐蒙古人的战争。”朱标说道。

  “殿下,末将看太子卫队一千人便足够了。”沐荣说道。

  “火药是特殊的物品,一旦保管不善,发生爆炸,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吴淮说道,“以微臣看,路上需要有几个火药匠专门保管这些火药。”

  “河表所言极是。火药不同于其他的物品,还是要靠专人保管为好。”孙礼却向朱标说道,“至于前往河内一事,我看殿下不必亲自前往。”

  “守规此言有理。殿下,火药由我等送去即可,不必您亲自去一趟。”

  他们之所以如此反对朱标前往河内县,自然是因为之前在关中发生的变故。

  在他们看来,朱标还是留在京城为好。

  朱标笑道:“你们多虑了。关中实属意外,更何况最终还是有惊无险。而且国家腹地之内,还敢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就算在京城又能如何?”

  吴淮和孙礼还想要劝说朱标,却被朱标给拦住了。

  “孙大人,你去官造局取火药。吴大人你去寻五个有经验的火药匠。沐二哥,你去拣选一千名士兵,三天后我们便从京师出发,前往河内。”

  “是,殿下。”三人告辞,分别去做准备。

  就在这时,从广元府传来一封战报,来到了朱元璋的案台。

  朱元璋见状,面色阴沉,甚至已经发黑。

  “将胡惟庸,汪广洋、李文忠、乐韶凤叫来。”

  不多时的功夫,胡惟庸等人便来到了华盖殿。

  “臣等拜见陛下。”

  胡惟庸见到朱元璋面色阴沉,心中疑惑,乃上前问道:“陛下传召臣等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大虎,将战报给他们看看。”朱元璋将战报递给了朱大虎。

  胡惟庸等人看了战报,皆是心中惊诧不已。

  原来傅友德在广元府再度遭遇大败,损兵折将竟然多达五千余人。

  如今傅友德被困于广元,无法寸进,而其余各路进展也并不顺利。何文辉所率领的军队,更是在秦陇山脉遭遇埋伏,虽然只损失了数百人,但一时间被困在秦陇地带,也无法继续前进。

  “陛下,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今明夏已是强弩之末,如今虽有小胜,也难以挽救覆灭的颓势。傅友德和何文辉皆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微臣想他们很快便可反败为胜,直下成都。”胡惟庸轻声说道。

  “胡相所言极是,况且西征诸军有汤侯爷坐镇,必会马到功成。”乐韶凤高声说道。

  朱元璋对这些阿谀之词,不置可否,而是向朱大虎说道:“将另一封战报送给诸位大人看看。”

  胡惟庸等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原来还有一份战报,而且看起来,这份战报恐怕也不是好消息。

  夏将丁世贞率夏兵数万人,围攻文州,城破,朱显忠被被乱兵所杀,千户王均谅被执而不屈,夏军磔之于文州东门。

  胡惟庸等人看完战报,脸色也都变得阴沉。

  “陛下,夏贼如此无道,实乃人神共愤。臣请陛下再发兵十万,势必要将夏贼覆灭之。”胡惟庸高声说道。“胡相,发兵十万,所需粮草何来?民夫何来?岂是一朝一夕之事?”乐韶凤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可因当前略有小挫,便改变既定计划。夏国早就日薄西山,覆亡只在早晚,可派一员大将前往与汤侯爷共镇诸军。”

  朱元璋眉头微锁,沉思片刻,却向李文忠说道:“朕打算让你前往川蜀督军。你意下如何?”

  “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元璋点点头:“这几日你便准备前往吧。”

  “是。”

  朱元璋随即又转向朱大虎问道:“太子出发了没有?”

  “还没有。太子殿下将在后天出发。”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向胡惟庸等人说道:“你们也都退下吧。”

  胡惟庸府上,陈宁、涂节问道:“老师,何以如此恼火?”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说道:“乐韶凤,竟然在陛下面前驳斥于我,甚是可恨。”

  “莫非是川蜀之事?”陈宁问道。

  “你怎么知道?”胡惟庸讶异的问道。

  “学生听闻川蜀战事不利,恐怕要败退而返。”陈宁轻声说道。

  胡惟庸眉头紧锁,片刻后却沉声说道:“若川蜀战事失利,陛下势必会要问责众将。你到时候便以御史台的名义上书,将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乐韶凤的身上。”

  陈宁上前说道:“学生明白。我一定让他无法翻身。”

  胡惟庸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刘伯温,虽然被放归,但他不死,我心不安。而且我听陛下之意,似是想要重新召还。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不如让青田县令安排个罪名,将他法办。”涂节说道。

  胡惟庸冷冷的看了一眼涂节,沉声说道:“刘伯温虽然没有了官身,但他还是诚意伯,就算青田县令有这个心,他有这个胆子?”

  “刘伯温素好写作诗文,其中必有怨愤之词。我们搜罗来,呈报给陛下,纵然陛下不再治罪于他,恐怕也不会起用他了。”陈宁轻声说道。

  胡惟庸闻言,抚掌而笑道:“此计甚妙,便由你去办,若此事办好了,我便举荐你为御史大夫。”

  “多谢老师提拔栽培。”陈宁兴奋的说道。

  就在胡惟庸谋划陷害刘伯温和乐韶凤的时候,朱标已经准备好前往河内的准备。

  他们一行一千多人,经过十天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河内县。但此时的许安却并不在县衙中。

  他此刻正在县城北边一个靠近沁河的村庄,组织人手挖井。

  “老伯,这井估计要挖多深才能见到水?”许安向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问道。

  老者名叫郑大井,他跟着父亲打井,已经有四十余年了,可以算是打井的行家。

  在古代的时候,打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个技术活,想要打一口出水的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老爷,一般井要出水,最少也得打三丈以上。而今只挖出来一丈半,还差着远呢。”郑大井说道。

  “那您看,多久能够完成呢?”

  “大老爷,想要打一口井,平均下来,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刚刚进行了一半,最少也还得半个月后方能后出水。”郑大井说道。

  “还请郑老伯,将打井的技巧教给他们,将来河内县百姓必会感谢老伯的。”许安说道。

  郑大井闻言,顿时诚惶诚恐:“大老爷言重了。这是小老儿该做的,况且大老爷又给了我这么多如工钱。”

  他是许安派人请过来的。许安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这么一个善于打井的老头。于是许安将他请过来帮忙打井,同时又找来十三个青年,跟着郑大井学习,以方便后来到各村组织挖井。

  水井,也是抵御旱灾的一个办法,毕竟地下水,是最不容易受到旱灾影响的。

  “博仁,你这是在挖井?”朱标问道。

  “没错。”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一口水井,对旱灾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杯水车薪而已。”

  他从许安挖井这件事,便知道了他的目的。

  除非一个村子里,之前有十几口井,否则想要利用水井抵抗旱灾,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

  许安却是笑了笑:“一口当然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二十口井呢?”

  “二十口井?”朱标震惊的问道,“你说的可是一个村子二十口井?”

  “当然。”许安指了指跟在郑大井身边的青年说道,“他们都是跟着学习挖井的,特别是探井的技术。至于挖井的人员,有那些劳动改造犯,自然不担心人手。”

  抵御旱灾最好的就是搞水利工程,虽然他现在将沁河连通了很多村子,但是想要抵御旱灾,还是有些不保险。

  因为沁河的水,甚至有了干涸的迹象。

  所以他便打算挖井试试。

  “殿下,前来河内,所为何事?难道又有人告我的状?”

  “哈哈,你想错了。”朱标笑道,“我乃是来给你送火药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