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引进_远东1938
笔趣阁 > 远东1938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引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三十七章 引进

  沈云一愣,九号田春妮进的是军区的侦察训练学校,经常带队深入敌区,具体做什么她还真不知道。

  刘开放不紧不慢地揭晓答案:“她去了延安。”

  “什么!”

  沈云惊异地张大了嘴,原来这次战争之后,远东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自然也包括了延安。

  在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帮助下,双方于两个多月前重新建立了联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增选杨靖宇为候补中央委员,并高度赞扬了东北地下党在抗击日寇的斗争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经北满、南满和吉东三个省委联合讨论决定,派遣一支代表团赶赴延安,向中央做出汇报并取得党对东北抗日斗争的指示。

  杨靖宇、张寿箴、崔庸健三人分别作为一路军、二路军和三路军以及三个省委的代表,杨、张二人担任代表团的正副团长,而田春妮带领一队抗联的战士做保卫,他们的路线是从外蒙绕道内蒙到达陕西,一路上都是自己的地盘,安全方面问题不大。

  听完他的讲述,沈云很高兴,抗联失去中央的消息很久了,一直以来都处于孤军奋战当中,现在终于有机会恢复联系,就像儿女找到自己的父母。

  “这是个好消息,你应该高兴。”

  刘开放很理解她的心情,过去的两个半月里,她把滨海区的所有集体农庄都跑了一遍,除了工作的需要,还有一个原因-寻找自己的女儿,结果就是没有结果,高兴了一阵儿,沈云静下心,开始向他汇报工作。

  “各地农庄的安置过程总得来说还算顺利,个别地区出现了一些争执,主要是对于指定的公社领导人不熟悉,或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了一些人为的矛盾,秋收结束以后,利用这段农闲时期训练民兵,组织兴修水利,改造水田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到明年3月前,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完成,群众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刚刚尝到甜头是这样的。”

  刘开放提醒她:“领导者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像这种集体性质的组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你不能指望他们人人都放弃自己的利益做出牺牲,所以就要有一定的权衡,明年春耕之后,我的建议是在所有的公社里推行差额选举制度,让社员们自己**选择他们的带头人,为此我们要准备编写一部《选举法》,保证整个过程公开公正。”

  刘开放与她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做为社会组织的最基层,互助组、大队、公社这一级最为关键,这个阶层稳定了,也就意味着整个农产区得到了稳定,至于城市人口,主要是以工人为主,他们本身就是最具有组织力的一员,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只需要抓好各个企业的生产管理就可以了,随着滨海区的成立,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会出台,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延续苏联的法律,只有一些细节上需要修改,比如针对工人群体的《劳动保障法》。

  20、30年代正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西方世界开始组建工会组织,与强大的资方斗智斗勇的时候,社会主义强调的就是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化身,他们做为企业的主人,奉献自己的力量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为了解决怠工的问题,苏联推出了“契卡”组织,大汉则是利用完备的制度来约束,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铁饭碗,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成为企业的一种精神,懒惰者不光被同伴瞧不起,也为全社会所唾弃,50多年以来,在建立和管理公有制企业方面,大汉有着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如今的滨海区很像大汉刚刚立国那会儿,一个旧政权被砸碎后,新的政权刚刚建立,人民心怀畏惧又充满了希望,这段时间,是最容易聚集起人心,把人力的优势充份发挥出来,劲往一处使的时候,再等个一年半载,这份热情渐渐消逝,人们被成熟的制度带入某种惯性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他在这三个月的时候里,一口气上马了多个超大型工程,比金河、伊曼河、马尔加河三大水电站的建设,贯穿锡霍特山脉直达海边的横向大动脉,以及在动脉的尽头建立一个深水港,做为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的补充,进一步拓展滨海区对外贸易的吞吐量,为未来实现多向运输打下良好基础,这些工程无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在建设过程中,培养建筑工程队伍,培养机械加工和实用人材,培养工程管理人材,吸收多余的人力反而是其次,在这些大型工程的带动下,一大批与之配套的企业也会吸收同样数量的人力资源,机械厂、建材加工厂、采石场、水泥厂甚至是编织袋生产厂、为工人们提供伙食的大型食品加工厂、为工人们提供工作服的成衣制作厂、为工人们提供工具和安全帽的加工企业,每个企业又会延伸出一条配套的产业链,这些企业的建立者,既有从大洋彼岸过来的美国人,也有从日本人铁蹄下逃脱的东北人,公有制下不光有私人企业生存的空间,反而由于两种不同经营方式的互补,起到一个良性的竞争作用,下一步,刘开放就会将《企业法》的修改草案推出征求意见稿,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一模式固定下来,给外来投资者一个信心,毕竟,如今的滨海区,人口结构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华夏人,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美国人,200万人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了,他们撑起了刀毕河谷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产业片区,使得滨海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飞机生产基地,月产量比任何一个国家还要高得多,包括第一大工业国美国。

  原因很简单,当德国人在一个月内灭亡了波兰之后,英法等国开始全面备战,需要海量的军械支持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国,39年11月,两国军事采购代表团向美国下了第一笔2.5亿美刀的订单,这笔订单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摆脱“大萧条”从世界大战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开始,可是当他们到处寻找能够完成订单的企业时,才发现那些熟悉的,极度依赖军方生存的加工型企业,不是搬去了远东就是干脆卖给了远东,因此,美国人只能用旧库存的枪支、弹药、大炮和过时的装备来应付友好国家的期待,直到遇到一个名叫斯科特.霍内的美国人。①

  ①真事,美国在一战后奉行孤立主义,所有的军工企业被削减和限制,美国主要的火药制造企业杜邦公司在10年内没有接到一笔订单,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的火药生产工厂,到39年,杜邦公司的弹药生产部门在集团中只占生产量的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国大量加工枪械的工厂破产倒闭,加工机床被当成废铁卖掉,敦刻尔克之后,英国人失去了他们全部的坦克、汽车和重火力,最缺的还是步枪,丘吉尔不得不联系罗斯福,后者联系马歇尔将军,问他美国陆军能从自己的库存中省出多少?得到的答案是50万枝斯普菲尔德旧式步枪、8万挺一战时的老式机枪、900门75mm旧式火炮和1.3亿枚15年前生产的各式弹药,而把这些军火运到英国,需要英国人自己派船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63.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6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